安徽史学杂志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主管/主办: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国内刊号:CN:34-1008/K
国际刊号:ISSN:1005-605X
期刊信息

中文名称:安徽史学

语言:中文

类别:历史

主管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创刊时间:1957

出版周期:双月刊

国内刊号:CN34-1008/K

国际刊号:ISSN1005-605X

邮发代号:26-9

定价:160.00元/年

出版地:安徽

首页>安徽史学
  • 杂志名称:安徽史学
  •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CSSCI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5-605X
  • 国内刊号:34-1008/K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
安徽史学期刊介绍

《安徽史学》(CN:34-1008/K)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安徽史学》主要刊登安徽历史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涉及对安徽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研究,非安徽籍的重要历史人物对安徽的影响等方面。杂志始终坚持学术性、高品位的宗旨,获得广泛好评。

栏目设置
徽学研究、太平天国研究、李鸿章及淮系集团研究、北洋皖系集团研究、家族史研究、陈独秀胡适研究。
数据库收录/荣誉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安徽史学杂志投稿须知

一、安徽史学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文章应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创新性,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应用或参考价值;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可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文字精炼。

期刊引用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 (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往期文章
  • 论古丝绸之路历史对现实的启示

    "一带一路"传承古丝绸之路历史,是丝路精神的延续。回顾总结古丝路的经验教训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依照丝路2500余年的发展进程和其特点的演变,分阶段摘要论述对现实的启示,有助读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构建"一带一路"的深入认识。

    作者:张象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印刷术与宋代知识发展方式的转型——以中国古代全国总图的发展为例

    印刷术在宋代的普及除了推动知识传播范围的扩展之外,更为主要的是极大提高了知识的留存率,而留存率的提高又促进了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宋代之后,以地图作为载体的知识类型形成了明确的发展脉络,这与唐代及其之前极低的地图留存率以及所承载的知识缺乏传承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因此,宋代印刷术的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古代知识的发展方式。

    作者:成一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地图学史视角下的古地图错讹问题

    文章从地图学史的视角,结合历史地理学的最新理论进展,讨论了对古地图上错讹地理信息的合理认知和处理方法。古地图中的地理信息来源芜杂,兼有实际和想象的内容;且其表现形式多样,兼具实用和装饰目的。因此,古地图上的错讹必须以丰富的地图学史知识为基础,将其置于当时、当地的情境中去理解。文章以19世纪初以前中外古地图中对西沙群岛(帕拉塞...

    作者:丁雁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黄叔璥《海洋图》与清代大兴黄氏家族婚宦研究

    文章对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首任巡台御史黄叔璥所绘《海洋图》的图文进行了考证与研究,对黄叔璥生卒年与其家族——顺天大兴黄氏的发展轨迹及其婚姻圈等问题进行了考察和探讨。研究发现,黄氏家族本为明代辽东世袭武官,在明代后期之后逐渐走上科举入仕之途,而清初对辽东士子的倚重亦为其家族兴盛的重要因素。其婚姻对象以科举世家为主,其中以...

    作者:孙靖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明代官刻农书与农学知识的传播

    明代官刻农书,指的是在明代官员主导或参与下刊刻的农书。初步统计,这一时期官刻农书的数目在51种左右,刊刻次数则约为68次。这些农书在官刻过程中,构筑了从获取到校订再到刊刻与流传的关系网络。通过这一网络,农书得以传播,书中所载的农学知识亦得以散布。一方面,旧有的农学知识与私人的农学经验通过农书的官刻而重现与"公共化";另一方面,官...

    作者:葛小寒 刊期: 2018年第03期